- 地址:
- 黑龙江省鸡西市丹江口市斯均大楼12号
- 邮箱:
- admin@youweb.com
- QQ:
- 1234567890
- 传真:
- +86-123-4567
- 手机:
- 17455893505
中国绿色时报5月9日报道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林业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对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抢抓机遇,求真务实,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我国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制度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取得了新的进展,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有力地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森林资源蓄积量和面积实现了双增长。
与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相比,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18.21%,年均增长0.33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已达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24.5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78亿立方米。二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各项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改革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试点不断深入,保障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三是林地和林权管理得到有效加强。
全国征占用林地面积审核率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收缴率稳步提高。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正式实施。征占用林地专家评审开始实施,科学审核(批)的局面初步形成。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纳入了2008年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范围。全国林地登记发证面积达38.5亿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0.1%。四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取得初步成效。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累计减少森林采伐消耗6.1亿立方米;全国伐区凭证采伐率达92.8%,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各省(区、市)全面完成了森林分类区划的界定工作,森林分类经营、分区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五是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日臻完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体系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各项核查检查效率明显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的顺利推进,为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依据。六是林政执法监督作用日益显现。出台了《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媒体的普遍关注和群众的广泛参与。
2006年全国共发生林政案件39.2万起,查处38.8万起,查处率达98.9%,与前五年平均值相比,案件下降了8.8%。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平稳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森林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资源利益诉求增多,森林资源管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不仅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也难以满足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要求;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监管手段落后和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状况还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在经营目标、经营途径、经营方式等方面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必须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乘势而上的坚定勇气,既要追赶林业发达国家水平,又要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扬成绩,正视问题,更加努力地做好今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二、提高认识,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森林资源问题,各级政府都把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实践,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实施,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四是公众生态文明观念的不断增强,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活动,加剧了森林资源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三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改革与发展任务越来越重;四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基础薄弱,森林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总的来看,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需求之广、任务之重、困难之多,前所未有。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分析问题,准确把握形势,化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努力开创森林资源管理的新局面。(一)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林地是林业发展的根基,保护林地是保护林业发展空间、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长远大计。中央林业《决定》(中发[2003]9号)明确提出,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按照较高的林地利用率水平测算,林地要在现有面积上增加11.25亿亩,即全国林地最低保有量要达到46.5亿亩,这是我国林地资源的“红线”。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坚决守住这条“红线”,以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加快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总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一定的森林资源总量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林业才能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今年发生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的林业建设成果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受灾地区是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好的地区,19个省份森林受灾面积2.9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0。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大力调整和扩大封、飞、造的任务规模,以确保我国的森林面积持续扩大。
(三)加强森林经营,提高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森林资源管理必须按照森林主导功能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实施森林经营工程,建立森林抚育经营补贴制度,加大森林抚育经营资金的支持力度,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森林健康状况,增强森林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现有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
(四)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载体。要在加强木材和林产品供给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生态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突出重点,迎难而上,为保障现代林业建设构建森林资源管理新体系当前,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核心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森林资源管理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在生态文化培育中的突出作用,深刻认识森林资源管理为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的使命感,深刻认识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困难和自身的不足,下大力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注重基础,强化措施,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按照中央林业《决定》的要求,认真落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制,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的肩上。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1]2号文件关于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负责人“上管一级”的规定,把好用人关。高质量地完成林业发展区划、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完善造林质量管理、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森林资源监测等部门规章和行业标准。(二)创新思路,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森林资源管理的各项改革。全力深化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逐步推开积累经验。继续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理顺人员编制、落实工作经费、明确机构职能。
继续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工作。(三)精心组织,集中力量,牢牢抓住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关键。不断提升林地林权保护管理水平,做好征占用林地定额的实施工作,抓紧出台征占用林地专家评审和预审办法,严格按照《物权法》的要求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权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从单纯的指标控制管理转向森林可持续经营,将审批监管寓于优质服务之中。继续做好森林资源监测和各项核查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建设。(四)狠抓落实,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强林政执法和监督工作。
各监督机构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制订《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管理办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大林政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防范制度。努力加强执法和监督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法监管能力。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一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森林资源一定能实现永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本文作者肖兴威为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
本文关键词:ag平台官方下载,AG旗舰厅百家乐,AG真人国际官方网站,Ag旗舰厅官网
本文来源:ag平台官方下载-www.ziyu365.com